1、生態觀光基礎
生態觀光是基礎,這個是景區前期引入的特色點,不能說景區最高目標是休閑度假,觀光就不搞了,在中國始終要把握觀光旅游作為基礎。但是觀光要深化來做,要改變目前景區資源的單一模式,不能僅靠單一的觀光景點來做,這種方式是沒有景區靈魂的觀光,生命周期較短。初步認為要做好以下幾點:
第一是沿途景觀深化,因為沿途有一些景觀不錯,也很有特點。比如沿路的花海、水流景觀等,都可以通過故事形式編纂出來進行故事觀光。第二是主題文化生態景觀打造,生態型景區的優勢加上景區挖掘的文化特色靈魂必然給景區帶來較強的景觀高潮點。比如特色的民俗風情。第三是開拓特種項目,溜索觀光、狩獵和空中體驗觀光等。第四是夜游水街,夜花谷等,這個要結合夜景的打造來設計游線。
2、主題文化注入
在生態特色中注入文化基因。注入何種文化?如何注入?如何能引起游客共鳴?如何具有持久生命力? 生態資源的同質化比較強,尤其是像生態特色突出的景區,全國的數量很多,從大的范圍來看基本上都是類似感覺。所以對周邊市場會有比較強的吸引力,對遠程市場沒有這種吸引力,但時間長久了對周邊市場的影響力也會衰退。真正可以持續的是文化,文化的異質化程度很高,可復制性較弱,能夠形成景區自身的特點。
例如可以借助地方特色文化、與田園觀光、度假康養的功能契合?梢运茉臁袄习迥锾厣袼蕖、“鄉村水街”概念:第一,打造特色原住民“老板娘民宿”將整個村子作為景區的游客服務承接點,由村委組織,企業設立評級家督,每戶一特色,展現不同的主人風格的“老板娘文化”形成住在特色民宿小院、食在村民綠色農莊、娛在鄉村之景,這將是特色鄉村文化的亮點。第二,打造休閑鄉村水街,做足晚上7-11點的夜景觀,做大格局和注重整體鄉村氛圍的打造。例如,夜晚花海燈光、特色小吃街、村戲廣場演繹、BBQ燒烤啤酒夜。將城市活動與鄉村氛圍充分的結合,讓人留得住,有的玩,住得下,拒絕城市化的鄉村之旅。
3、鄉村休閑吸引
單從全國鄉村旅游發展態勢可以看出,“吃地道的鄉村飯、住原始的鄉村大炕、品原味的鄉村生活、處悠然的鄉村氛圍”這已然成為旅游發展的吸引點之一,項目地旅游的發展單靠自身生態特色的支撐對遠期市場發展不足以形成獨領優勢,但是借助景區周邊的自然村落最原始的淳樸民風,如何引導形成獨具特色農旅產業聚集帶,使其對項目地的生態旅游發展起到相輔相承的作用。項目地落整體風貌保存得還是比較完好,機理完整,村子雖然現在感覺不好,但是整個村子機理格局是完整的,完全可以形成一個面對大眾市場的農旅產業鏈格局,在整體定位一致情況下,形成接待、住宿、種養、采摘、體驗、旅游工業品設計等分工體系。這種大規模的鄉村休閑和鄉村產業的發展也將是對項目地區域發展的一個重要的吸引點。
4、戶外休閑突破
戶外運動現在在大中城市蔚為潮流,形成了一個巨大的“圈子”市場,而且這個群體傳播能力很強。要做好戶外休閑運動就得研究項目,比如現在低空開放了,低空項目在這兒能不能搞?低空運動項目一共有23種,花樣很多。寧夏沙坡頭有個動力三角翼,飛到空中三分鐘看沙坡頭全景,260元錢,非常受歡迎,原來熱氣球管制挺嚴,實際上成本很低,一個熱氣球大概就是一兩萬塊錢,也是一開始搞熱氣球不讓搞,F在可以搞了,前提是確保安全。包括動力傘、滑翔傘,以及體育競技類的親水項目:槳板親水、皮劃艇等類似這樣的項目都可以搞,因為這兒的好處就是有山有水,所以這是一個獨特的運動市場。遠期還可以組織賽事,對景區的知名度擴大大有好處。
5、山居度假拉動
觀光是基礎,山居度假是未來開發的利基。項目地整體的山形山貌以及溝域基本環境等具備山區度假資源基礎,只不過現在沒有產品,要把這一塊做起來,因應市場的需求。這種山居度假使得其生態資源形成度假集聚優勢,保證景區長期的盈利收入點。如浙江莫干山有個裸心谷,裸心谷的做法就是吊腳屋,這樣坡度的山坡,這兒架幾個柱子,這一棟房子就建起來了,很簡單,對環境的破壞很少,但是很高端,四五千塊錢的房價,還供不應求。山居度假做得不是傳統農家樂,而是對應精品酒店、主題酒店、度假酒店,精品不等于奢華,高端也不等于奢華,但要有主題,有特色,才會有吸引力。
6、森林康養提升
森林康養是以森林資源開發利用為主要內容,融入森林游憩、休閑、度假、療養、保健、運動、養老等健康服務新理念。項目地主要載體是森林、河流和草地能夠產生大量負氧離子,形成了非常適合的“森林康養”環境,具有的殺菌、使人能夠減輕壓力,促進人的生理及心理健康等影響人類生理健康的功能,能對人類心理起到調節作用。通過森林步道、禪修、瑜伽、養生等康養項目的打造,或將成為鶴壁市乃至全國的中國森林醫學康養基地。
7、親子活動引爆
今天親子話題,在任何領域熱度不減。數據顯示,家長對于孩子的教育非常重視,在他們看來,旅行也屬于教育的一種方式,而帶著孩子到處游玩成為家長們最喜歡的親子類活動。由親子引出的家庭旅游概念,近幾年持續走熱,親子田園作為新興的農業旅游發展形式,為親子家庭提供了一個以農作、自然、鄉村為平臺的天然場所,父母與孩子協作體驗農耕,共同接觸自然,來增進親子關系,共享簡單的親子樂生活。項目地具備田園、茶園、林地、特色文化具備良好的開展家庭親子有活動的條件,同時也能夠更好的帶動景區的消費熱度、體驗價值、營銷傳播。例如:開展以家庭式親子教育、原生態基地農耕體驗為特色,具有獨特的旅游資源與厚重文化蘊含,集農耕展示、農耕文化、農耕競技、休閑娛樂于一體的農耕文化主題活動區,這也將成為鶴壁乃至鄭州市民周末近郊度游的體驗亮點。
8、節慶營銷塑造
隨著旅游業的深入發展,旅游地越來越需要節慶活動來支撐,將節慶活動作為專項旅游產品來開發、培育,具有快速傳播塑造景區形象、增加文化內涵、增強景區競爭力的重要意義。要做到月月有活動,年年有節慶,例如,1.文化類:包括“民俗藝術節”等傳統民俗活動,藝術活動等;2.節氣類:包括春分、秋收等節氣活動以及勞動節、國慶節等政治節目以及各種重大政治事件。3.科教類:主要指的是農耕科普等。比如“春耕田園節”、“民俗燈戲嘉年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