婺源縣位于江西省東北部,與皖、浙兩省交界,土地面積2947平方公里,其中林地377萬畝,耕地33萬畝,人口36萬。因生態環境優美和文化底蘊深厚,被譽為"中國最美的鄉村"。婺源發展休閑旅游農業具有獨特的自然生態資源和農業資源優勢。全縣森林覆蓋率達82.5%,處處山綠、水秀、天藍,城鄉公路兩邊綠化美觀,路面干凈明亮。公路可視范圍到處是茶園、竹海、油菜梯田等高標準特色基地,路兩邊村民房屋相對集中,統一徽派建筑風格,非常整潔漂亮。
婺源鄉村旅游從2000年起步,在江西省的經濟發展戰略指導下,縣委縣政府提出了建設"旅游大縣,經濟強縣,文化名縣"的奮斗目標,確立了"發展生態經濟,壯大三大產業(生態農業、生態工業、文化與生態旅游業),優先發展文化與生態旅游業"的發展思路。歷經十多年鄉村旅游與休閑農業融合發展,形成了依托"三農"資源為基礎,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相結合的特色產業,突破"門票經濟"瓶頸,大力實施休閑度假游項目,高品位提升旅游接待服務水平,實現"群眾增收、客商盈利、政府受益、游客滿意"目標,成為首個"國家級鄉村旅游度假實驗區"和"全國旅游標準化示范縣"?h委、縣政府整合全縣旅游資源,組建旅游集團公司,統一包裝經營各景點,形成了3條精品線路,精品景區(點)20多個,其中4A級景區7個。2012年,婺源縣接待游客首次突破800萬人次達到833.6萬人次,門票收入2.14億元,旅游綜合收入43億元,同比分別增長35.15%、28.55%、48.48%,實現年旅游接待人數、年門票收入、年旅游綜合收入三項指標"十二連增"。
在旅游轉型升級道路上,婺源縣不斷提升原有景區旅游品質,推進傳統觀光游向休閑度假游轉變。建設"零門票"民俗文化村、鄉村會所、特色主題民居客棧、農耕文化體驗園等傳統文化展示體驗項目,囊括了民俗文化演藝、美術影視創作、農耕文化展示和農家生活體驗等功能;國際旅游商品城、國際會議中心、國際賽車場、錦繡畫廊鄉村休閑自行車道等現代休閑、度假、康體旅游項目紛紛啟動建設;對旅游城市形象進行高品位設計,實施"四橋一廣場"亮化、美化工程;聘請專家修編導游詞,招聘中、英、日、韓等語種導游,加強賓招、農家樂等從業人員管理培訓,健全游客投訴反映處理機制,大大提升旅游服務水平。
鄉村旅游帶動休閑農業蓬勃發展。以茶產業為龍頭的生態農業得到進一步發展,茶葉、硯臺、竹木雕工藝品、特色風味食品、干山貨等"農字號"具有濃郁地域特色的旅游商品如雨后春筍,不斷充實著婺源的旅游商品市場。成功打造了紅、綠、黑、白"四色"地方特產(荷包紅魚、婺源綠茶、龍尾歙硯、江灣雪梨)。茶園面積16.8萬畝,年采制茶葉9100噸,出口創匯2400萬美元,茶產業系列產值10億余元。油菜經濟發展迅速,面積達10萬余畝,全年接待油菜花觀賞游客達100萬余人次,帶動旅游綜合收入5億余元。其它農業產業產量、產值大幅增加,產業化水平不斷提升。
領導重視
領導重視、政策支持、規劃統籌、措施得力。婺源縣委、縣政府相繼出臺了《關于促進農家樂鄉村休閑旅游業發展的實施意見》和《關于進一步加快旅游產業發展的意見》等文件。婺源縣完成了《婺源縣旅游產業發展總體規劃》、《婺源國家鄉村旅游度假實驗區規劃》、《婺源縣旅游資源收儲保護規劃》編制工作。同時,沱川、清華洪村、思口平頂山等旅游項目已基本完成規劃編制。在規劃的指引下,縣政府明確指導思想和目標,強化組織領導,安排專項資金,完善獎勵制度,有效推進了工作進度,全力開展"整體提升中國最美鄉村品牌,創建全國旅游標準化示范縣,全面開展旅游景區綜合整治"活動。
創新思路
創新思路、政府推動,加快產業融合。10多年來,從"跳出農業抓農業、突破瓶頸興旅游"的發展思路,到"生態立縣",再到現在建設"中國最美鄉村和世界文化生態大公園"目標,按照"政府主導、部門聯動、市場運作、全民參與"的發展機制,加快休閑農業與觀光旅游的高度融合發展。積極探索建立一套符合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發展實際的體制,在信息交流、創業輔導、融資貸款、管理咨詢、宣傳推介、規劃設計上加大工作力度,加快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有關協會建設,提高社會化組織程度和行業自律水平;同時,政府鼓勵發展農家樂產業,擴大有機農產品需求量。
保護為先
保護為先、培育景觀,彰顯觀光農業旅游。文化與生態的珠聯璧合是婺源鄉村旅游賴以生存和發展的根本。在發展鄉村旅游的過程中,做到永續利用有限的資源,必須堅持開發與保護并重,把全縣作為一個大公園、大景區來打造,下大力氣保護好婺源獨特的文化與生態資源。在加大生態和文化保護的同時,傾力打造"花海婺源"景觀。把油菜從傳統的農作物種植上升到新的產業來培育,對油菜種植先進單位和先進個人進行重獎。全縣主要公路沿線、景區景點可視范圍,油菜種植覆蓋率達90%以上;對三條精品旅游線路沿線茶園套種花香、花期長的樹木,打造"花開百村"的景觀。
強力推進
強力推進,旅游項目建設一路高歌。婺源縣加大開展旅游項目招商引資工作,充分利用大企業資金優勢、管理優勢和人才優勢提高旅游產品品質和競爭力。成功引進了婺源縣首家總部經濟園中能MOHO生態商務港并與浙江雷迪森酒店管理有限公司正式簽約合作。以規劃為指導加快旅游景區建設,重點投資打造星級農家樂、民俗文化演藝、攝影美術影視創作、農耕文化展示和農家民俗生活體驗于一體的特色民俗旅游文化村、中國愛情主題長廊工程,打造反映婺源風情的主題文藝演出,構建江西省級旅游商品產業園,積極推進婺源旅游服務中心、國際會議中心、國際賽車場、滑翔機旅游、東方影視城、婺源"休閑花谷"等項目建設。
加大投入
加大投入,旅游配套設施建設明顯加快。為提升旅游綜合服務功能,積極籌集資金,向上爭取協調,加快旅游配套設施的建設和改造。按旅游景區標準化建設。建設錦繡畫廊鄉村休閑旅游觀光自行車公路、投入旅游環保公交車;旅游標識及公共服務設施進一步完善,規范設置高速公路、公路干線和旅游公路標準交通標志;在文化廣場、朱子步行街、東溪公園、茶文化主題公園等地建設和改造城區旅游公廁、修復破損路面;設立旅游公共場所、主干道、汽車站等場所的導向標識牌;規范設置特色街區旅游咨詢服務中心;組織評選了旅游購物示范點、綠色旅游飯店、江西省鄉村旅游示范點個,旅游接待設施進一步完善。
鑄造品牌
鑄造品牌、示范帶動,以旅興農轉型增效。圍繞從觀光旅游向休閑、度假、會展、康體等復合型轉變,著力打造國內著名、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加快實現以旅興農。積極爭創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品牌,培育休閑農業旅游示范基地,大力創建休閑農業特色村、示范點,走差異化發展的道路,為游客提供具有鄉土特色體驗活動,最大限度地吸引游客。目前,林生茶觀光園、江嶺梯田花海、甲路民俗園、李坑平山新村農家樂等一批示范基地已形成高標準、規;洜I。通過創建品牌,先后獲得全國首批中國旅游強縣、全國旅游標準化示范縣、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縣、中國生態旅游大縣、國家鄉村旅游度假實驗區等榮譽。
主攻央視
主攻央視,旅游市場拓展鏗鏘有力。以央視品牌宣傳為主導,以地方衛視宣傳為輔,全方位立體式宣傳。以中央電視臺經濟頻道《環球財經連線》午間版為推廣載體,打通全年欄目宣傳,進行不間斷的每日播出。邀請CCTV-4《遠方的家》、央視國際頻道《快樂漢語》等欄目來婺源制作專題片;同時,加強與地方衛視合作,與旅游衛視《天氣預報》、青海衛視《我是冒險王》、山東衛視、湖南衛視等欄目進行合作,進一步鞏固婺源品牌形象。同時,突出開展主題活動,在重要客源市場進行多樣化推介。參加了江西省旅游局主辦的"江西風景獨好"宣傳推廣月活動,婺源國家鄉村旅游度假實驗區揭牌儀式暨2011婺源·中國鄉村文化旅游節成功舉辦,在旅游節期間還舉辦了全國知名媒體"中國最美鄉村——婺源行"采訪活動、全國民間鄉村文化展演、鄉村旅游發展圖片展、博物館精品展、最美鄉村集結號暨全國驢友騎行活動。
-
村企共建
地方政府必須高度重視休閑農業工作,對休閑農業要有深刻認識,發展思路清晰,目光具有前瞻性,依靠社會資本的注入,激活了發展潛力。
-
遷村騰地
改變村民居住條件,提高土地利用率,靠土地存貸盤活經營,實現了耕地集約化經營,土地產出率和農民收入大幅提高。
-
注重文化和資源的挖掘
做到文化和資源有機融合,形成產業特色明顯、產品品位較高的發展格局。
-
因地制宜
科學規劃,適當發展一村(鎮)一品,強化品牌打造和宣傳推介,形成濃厚的社會休閑旅游氛圍。
-
注重引導社會資本投入
項目建設有規模、有檔次、有經營主體,形成"農旅結合、以旅促農、以農強旅"的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產業形態。